三十年戰爭簡述

起源

“三十年戰爭”的故事要追溯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時候:查理把他的帝國分給了他的兄弟斐迪南和他的兒子菲力浦 二世。菲力浦二世繼承了西班牙和荷蘭(儘管沈默者威廉後來幫助荷蘭恢復了獨立)。斐迪南得到了德國的土地--並且最終取代他的兄弟,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當斐迪南去世時,他把德國的土地留給了他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他後來又將這些土地留給了他的兒子馬賽厄斯(Matthias)。馬賽厄斯去世時沒有子女,這些德國土地被留給了他的堂兄弟斐迪南二世。

拋出窗外事件

在那個時代,德國的領土是由很多小塊的土地所構成,每塊土地都由一位富有權勢的王子統治,這些王子都效忠于德國國王。每位王子都有權決定他的臣民應當 信仰天主教或是新教。很多德國王子(以及他們的臣民)都是新教教徒。但是,與他的曾曾叔叔查理五世一樣,斐迪南二世也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痛恨新教 --並立即開始頒佈法律,在他的王國中禁止舉行新教的禮拜儀式。

在德國某個被稱作波希米亞的地方,新教的王子們被激怒了。他們的新教臣民也火冒三丈!他們聚集在波希米亞的城市布拉格,準備好向斐迪南的天主教法律抗議。

但是,斐迪南甚至不在德國。他已經去旅行了,留下他的兩名官員替他管理他的王國。

這兩名官員不知道如何應付這些來勢洶洶的新教教徒。他們先是試著對他們進行勸說。後來,他們緊張地命令人群散開。“不!”這群人喊道。後來,他們的一名領袖建議:“讓我們殺掉這兩個官員,建立一個新的新教政府,立刻動手吧!”

聽到這話,兩名官員迅速撤退。他們跑到了布拉格的皇家城堡中,把自己鎖在了裏面。新教教徒們跟隨著他們,攻破了城堡的大門,湧入了城堡的大廳和房間。 最後,他們找到了那兩名躲藏在距離城堡的庭院50英尺高的樓上房間裏的官員。這兩個人推來一張巨大的木頭桌子,企圖把自己與人群隔開,但是這根本不起作 用。叛亂者們掀翻了桌子,抓住了這兩個官員--把他們從最近的窗戶裏扔了出去!

這兩名官員甚至都沒有受傷。他們站住了腳,逃跑了。後來,忠於斐迪南的天主教徒們說:“聖瑪麗保護了他們!”但是,德國的新教教徒們評論道:“這不足 為奇。他們落在了一個柔軟的肥料堆上。”這場事件引發了其後30多年的戰爭。後來,這次事件被人們稱作“布拉格拋出窗外事件 (Defenestration of Prague)”;“fenestra”是拉丁語單詞,意思是“窗戶”,因此,“defenestration”指的是“把某人拋出窗外。”

叛亂爆發

發生叛亂的新教教徒現在宣佈自己脫離了斐迪南的統治。或許他們不認為斐迪南會對他們還以顏色。很多德國人並不把斐迪南放在眼裏。他是一個矮胖的小個子男 人,長著紅頭髮和藍眼睛,整天樂呵呵地,沒有深謀遠慮。他總是匆匆忙忙地出入於他的宮殿,看起來更像一位僕人而不是一個國王!他向窮人施捨錢財,每天去教 堂禮拜,把閒暇時間都用來打獵。

但是,斐迪南並不像他表面上那樣溫和無為。他決心使德國繼續成為一個天主教國家。斐迪南還有一個遠大的抱負:他是德國的國王,但是他也想要成為神聖羅 馬帝國皇帝。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裏,一個傳統已經形成:要想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位國王必須說服7個德國王子在一場名為“三政會”的特殊會議 上推選他登上這一地位。這些王子或“選舉者”中有3人是新教教徒--並且是參加了叛亂的新教教徒!

要想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斐迪南必須把他的新教領土和他們的王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他說服了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同盟,組織了兩支由強壯 而富有經驗的士兵組成的大軍。這些軍隊進入了波希米亞,與反叛者交鋒--幾乎立刻就將他們打敗了。斐迪南回到了波希米亞,絞死了叛亂者的領袖,把他們的首 級掛在了布拉格最大的大橋的欄杆上。然後,他奪回了新教叛亂者的所有土地,把它分給了他忠誠的天主教臣民。最後,他迫使選舉者們推選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外國介入

但是,斐迪南的舉動並沒有粉碎這場叛亂,而是激發了更加動盪的局面。另一些位於德國北部的新教王子並沒有參與叛亂--但是他們無疑不願意看到新教教徒 的土地落入天主教徒手中。接下來會否輪到他們的土地被奪走?同時,英格蘭、荷蘭和丹麥(位於荷蘭北邊)的新教國王們也感到不快。當他們觀望德國時,他們看 到了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聯合了兩個其他的國家,準備對新教教徒進行掃蕩。如果接下來這個三國聯盟決定襲擊英格蘭或丹麥怎麼辦?

因此,丹麥國王克利斯蒂安四世召集了一支由30000名士兵組成的軍隊,開始向德國進發,決心扼殺斐迪南不斷增長的權力。克利斯蒂安四世是一位訓練有 素的將軍,也是一個聰明人。(他和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經常用拉丁文相互通信。)他充滿了活力;根據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他只有在鍛煉的時候才停止喝酒, 只有在想要喝酒的時候才停止鍛煉。儘管他想要保衛新教,但同時他還希望為自己奪取一些德國的土地。

隨著克利斯蒂安四世的行進,他的軍隊開始壯大;詹姆士一世讓他的英國士兵加入了他的軍隊,德國新教教徒也加入了這位新教丹麥國王的隊伍。面對這支向自 己的首都行進的大軍,斐迪南請來了一位新的將軍,華倫斯坦的阿爾伯特(Albert of Wallenstein)。華倫斯坦熱愛戰爭。他是一個又高又瘦的人,喜歡穿帶有一道紅色條紋的陰沈的黑色衣服。“(他是)冷酷無情的,”天文學家約翰尼 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寫道,他這樣形容華倫斯坦:“只忠於自己和自己的欲望……貪得無厭,虛偽狡詐……總是默不作聲,常常做出暴行。”華倫斯坦甚至令斐迪南感到 害怕。

因此,當華倫斯坦率領著斐迪南的軍隊與克利斯蒂安四世的軍隊交鋒時,丹麥、英國和新教德國士兵立刻被打敗了。這些士兵四散而逃;克利斯蒂安四世本人也被迫逃命。斐迪南的軍隊進軍丹麥,將它一舉奪下!瑞典的新教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Gustavus II)满怀恐惧地看着这一切。

瑞典宣戰

瑞典與丹麥比鄰;現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軍隊就在他的國境線上紮營。接下來,斐迪南可能會決定入侵他的土地,奪走他的王位,強迫他的人民成為天主教徒。

他召集了自己的大臣和貴族。他們都認為最好在華倫斯坦決定發動對瑞典的襲擊之前向對斐迪南的軍隊發起攻擊。瑞典的貴族們宣佈:“我們最好把我們的馬拴在敵人的籬笆上,而不要讓敵人把他們的馬拴在我們的籬笆上。”於是,瑞典軍隊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古斯塔夫斯比克利斯蒂安四世做好了更加充分的準備。他認真地訓練他的士兵,他付給他們很高的薪金,以使他們忠於自己。他給他們配備了最好的、最溫暖的 服裝:皮毛斗篷、手套和防水的皮靴。他教給他們分成小組作戰,因為這樣可以快速移動,從任何一側向敵人發起攻擊,而不是像大多數其他軍隊那樣排成一個長長 的佇列行軍。他是第一位讓自己的士兵穿上統一的軍服的歐洲指揮者!即使分散在戰場上,瑞典士兵也能夠通過他們明亮的藍黃相間的衣服認出彼此的身份。

古斯塔夫斯本人--一個高大的黃頭髮男人,有著寬闊的肩膀和健壯的體格--率領著他的士兵投入了戰鬥。瑞典軍隊將斐迪南的士兵趕出了丹麥,趕離了海 岸,趕回了德國。數千名德國士兵被殺死了。不久,古斯塔夫斯就率領軍隊進軍德國,追趕斐迪南的逃兵!到達德國之後,古斯塔夫斯說服了新教王子們加入他的隊 伍,一同反抗斐迪南。瑞典人和德國人一起組成了一支新教聯盟軍,席捲了德國的中心,向斐迪南的首都維也納進發。勝利似乎就在前方。

和議

但是,斐迪南並不想投降。他命人刺殺了華倫斯坦的阿爾伯特,任命另一位將軍重整他的軍隊。隨著新教聯盟軍的推進,古斯塔夫斯在一場戰役中身亡了。沒有 了他的領導,新教聯盟軍開始四分五裂。瑞典士兵開始變得組織渙散。德國新教王子一個接一個地來到斐迪南面前,願意與他講和。這場戰爭打了16年,現在,他們做好了停戰的準備。

斐迪南慢慢地與他的敵人們講和。1年後,德國王子們和斐迪南簽訂了一份條約,規定每個新教王子都有權決定他的臣民的信仰--這與戰爭開始前雙方的協議 完全相同!17年的戰爭沒有取得任何成果。數千名德國人死於受傷或疾病。很多活下來的人也變得無家可歸;波希米亞3/4的村莊被毀掉了。斐迪南統治著一片 被毀滅的土地。

但是,戰爭還沒有結束。

法國介入及完結

野心勃勃的法國首席大臣紅衣主教黎塞留(Richelieu)看到斐迪南的實力已經被戰爭削弱。他希望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落在法國國王而不是德國國王的頭上。在新條約簽訂幾周後,法國向斐迪南宣戰了。

戰鬥繼續打響。西班牙、瑞典與荷蘭重新加入了戰鬥。在一個接一個的戰役中,更多的德國人死去了。在一些地方,一半的居民被殺死了。鄉下堆滿了未經埋葬的屍體。士兵們在各地遊蕩,尋找食物,搶劫饑餓的平民。窮人開始吃起了青草,絕望地想要活下去。

但是此後,由於年事已高,再加上在戰鬥中耗盡了體力,斐迪南病倒了,不久就去世了。德國人繼續戰鬥--直到紅衣主教黎塞留也去世了。由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法國首席大臣都已不在人世,其他歐洲國家開始小心翼翼地尋求和平。

但是,戰爭在4年之後才完全停止。很多戰爭中的領袖都不再清楚地知道戰爭的目的所在!最後,在布拉格拋出窗外事件發生30年後,歐洲各國同意簽署威斯 特伐利亞和約。這份和約將德國的一些土地割讓給了瑞典和法國。其他的德國領土繼續由德國人統治。領土的四分五裂使得德國這個王國不復存在!

即使在簽署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法國和西班牙仍然繼續交戰了11年之久。30年戰爭仍在繼續,直到1659年,在首次打響41年後,戰爭才真正結束。